让全网泪目的大连“移动的雕塑”,开口说话了!
2021-01-1209:03:00来源:大连晚报
十几个身着防护服的青年,推着满三轮车的物资,在漫天飞雪中艰难地爬坡前行……两天来,被网友称为“移动的雕塑”的图片和视频刷屏。这是由大连海洋大学的老师王海鹏和学生纪杨在1月6日下午拍摄的,当时学生志愿者们正在雪中推车给同学们送防疫物资。这些平均年龄19岁的青年志愿者,在父母眼里也都是“孩子”,然而他们却化身最暖“大白”,奋战在抗“疫”一线。
他们有一个共同而响亮的名字——大连海洋大学青年抗疫突击队!
17名青年自发组建“抗疫突击队”
父母的教育也充满正能量
受疫情影响,2020年12月21日,大连海洋大学实行封闭管理,1.3万余名师生吃住在学校,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每天要把一日三餐和防疫物资送到每一个寝室。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的17名热血青年第一时间自发组建成立大连海洋大学“青年抗疫突击队”。突击队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海鹏和辅导员郑淑娟的带领下,队长由魏显赫同学担任,17名“铁骨铮铮”的小伙子,迅速投入抗疫工作,与大学生公寓的志愿者老师们一道,服务于大学生公寓5000余名同学,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准备。
2020年12月29日上午10:07,队员李宗余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,
“是你扶起我雄心,我才有志闯天下;是你练出我赤胆,我才一心报国家。”
朋友圈配图是和妈妈简单的一段对话,“国家有难,人人有责。你是党员、学生干部,一定要有正能量”。只言片语中是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牵挂,更是妈妈对青年人使命与担当的殷切期望。妈妈说,“好好隔离,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,别添乱”。可是这位妈妈不知道,宗余不但没有添乱,反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一名党员的诺言。
队员李潇阳,爸爸的一句“受苦了,爹挺你”,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满心的心疼和骄傲。
队员潘勇金,2019级学生,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天津男孩,平时还可以和小伙伴们刻意地说普通话,地道的交谈;但在搬运物资、寝室配餐或有突发紧急情况的时候,他越着急,越飙天津话,那个天津味真是地道得“狠”啊!搞的队友们也是越着急越听不懂!小伙伴们都亲切地称呼勇金为“潘快板”。但“潘快板”却是一名实实在在、默默坚守的孩子,和其他队员一样,拥有着一颗滚烫的心!·
每天5:30起床
十余天累计卸运物资十余吨
2020年12月30日,大连大雪,气温零下15℃,路面结冰湿滑,那天的北风似乎也格外的猛烈,恶劣的天气给寝室配餐、物资搬运以及正常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。一箱一箱物资、一袋一袋餐食、一趟又一趟,顶风冒雪......即使困难重重,青年抗疫突击队队员也没有畏惧,护目镜上的汗水与冷气交杂看不清路,防护服里的衬衣湿透贴着肌肤更加冰冷,脚底磨起了血泡走路扎心地疼;有的队员累大了,在仓库的地上躺一会,躺一小会儿爬起来就出发......
2021年1月1日,元旦,大学生公寓内疫情防控工作没有丝毫的懈怠,17名热血青年与各位在岗的老师、志愿者共同坚守,为疫情防控工作筑起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线,共同守护大学生公寓5000余名同学的平安和健康。
队员冯兴龙说:“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,每日工作结束后,大家顶着凉凉的月色脱下防护服后,每个人的双手都被汗水和酒精浸泡得满是褶皱,脸上也被口罩勒出一道深深的印痕,但大家都在笑。我们发自内心的因为帮助到了大家而感到骄傲。”
算下来,“抗疫突击队”的志愿服务已经两周多时间了,队员们每天早上5:30就要准时起床,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。他们每天微信运动都在2万余步,10余天来累计卸运物资十余吨。每天为公寓5109名师生配送12219份餐食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:“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,用挚爱护苍生”。大连海洋大学青年抗疫突击队的17名队员对此有着自己的体会,他们每个人都愿意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,他们用坚毅与奋斗、奉献与责任绘就青春最亮丽的底色,这必定是一场默默无闻而又充满力量的守护!
大连晚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
奖励一万元
“跌倒、爬起,一路搀扶、一路向前,他们逆风前行的身影,铸成一座让人泪目的‘移动雕塑’。捧献赤子之心,传递坚强信念,大连学子,好样的!”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工作人员来电,称他们顶风冒雪艰难前行的信念,在暗夜里点亮了黎明的微光。
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大连晚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,授予大连海洋大学青年抗疫突击队天天正能量特别奖,以及一万元正能量奖金, 为大学生志愿者们雪中逆行的背影点赞,为他们满满的热血和担当点赞!
在给大连海洋大学青年抗疫突击队的颁奖词中,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写道:
面对突然袭来的疫情,大连海洋大学17名热血青年,身披白衣铠甲,化身最暖“大白”,担起校园学生生活物资保障的重任,10余天来累计卸运物资十余吨,成为学校一道最美的风景。风雪中,湿滑的坡路上,他们以人力代替动力,一步步推着满载的三轮车,送到每一个学生宿舍。
大连是一座大爱之城,我们丝毫不怀疑,年轻人对她的热爱和坚守。雪虐风饕却满心炽热,前仆后继却勇往直前。他们用澎湃的志愿者热情,焐暖了这座暂时封冻的城市,同心、同向、同行、同力,他们用身体力行,传递出全力抗疫的最强底气。这就是“中国必胜”的力量!谢谢每一位志愿者,辛苦了。
“天天正能量”是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本报在内的100多家主流媒体共同打造的大型公益开放平台,以“传播正能量、弘扬真善美”为宗旨,面向全社会寻找、奖励凡人善举。目前,天天正能量已奖励8000多名正能量人物,投入公益金7000多万元。此前,本报报道的扶起摔倒老人的姑娘辛晓宇、海边救起溺水男子的大姐陈丽云、深夜徒手捡拾碎玻璃的公交司机刘龙和等,也曾获得此奖项。